头像

杨伟 博士

职称:教授 邮箱:yang_wei@hdu.edu.cn 研究方向: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
最新更新

杨伟,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组织韧性项目管理等。清华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2018。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属高校“共同富裕”宣讲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匿名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0余份政策建议报告获得浙江省委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国家级金奖级以及省级学科竞赛一、二等奖十余项。为三峡集团、浪潮集团、榆能集团等大型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组织韧性,科技政策


本科生:投资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研究生:管理研究方法


纵向科研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74051,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演进机理研究,2022/01-2025/12, 48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932005,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发展与管理研究,2020/01-2025/12249万元,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3. 浙江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2020C25016,浙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与科技政策优化研究,2020/01-2021/128万元,在研,主持

  4. 浙江省浙江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NDYD04Z,“新基建”领先省市政策特征对我省的启示,2020/06-2020/102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3074,创新生态系统与互联网融合的自发演化及其适应性治理策略研究,2017/01-2020/1250万元,已结题,主持。

  6. 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U1509220,电子商务驱动的产业集群转型与竞争力提升研究,2016/01-2019/12239.2万元,已结题,(第三子课题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3052,技术、市场结构与产业创新联盟协同演化机制及政策研究,2013/01-2015/1219 万元,已结题,主持。

  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课题,11ZJQN006YB,浙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管理策略研究,2011/10 – 2013/12万元,已结题,主持。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630336,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项目导向型组织模式研究,2011/01 – 2013/12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6110730,非常规突发事件情境演化的概率性生长机制与应对决策研究,2011/01 – 2013/12万元,已结题,主持。


横向科研
论文

[1] 周青,陈静,杨伟等.后发企业如何提升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中车株洲所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3,39(07):82-100.

[2] 杨伟,蒲肖,张洁音.资源基础对数字创新项目韧性的影响——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管理现代化,2023,43(02):129-138.

[3] 柳毅,赵轩,杨伟.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域经验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23(03):4-14+156.

[4] 周青,陈日盛,杨伟.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合作意愿研究——基于领导—追随者网络一致性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01):21-29.

[5] 周青,刘瑶,王东鹏等.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网络演化模式——基于国别的时序变化的社会网络聚类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43(09):54-70.

[6] 杨伟,吉梨霞,周青.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市场规模动态的多Agent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22, 30(06):223-232.

[7] 杨伟,蒲肖.数据驱动构筑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J].清华管理评论,2021(11):74-80.

[8] 杨伟,周青,毛崇峰.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内涵维度与培养模式[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43(01):19-26.

[9] 杨伟,刘健.基于生态流量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式——人工智能行业的探索性研究[J].技术经济,2021,40(09):34-44.(人大复印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 Liu, Jian & Yang, Wei* & Liu, Wan. (2021). Adaptive capacity configuration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fuzzy-set analysi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10.1108/JOCM-02-2020-0043.SSCI

[11] 杨伟,劳晓云,周青,张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治理利基组态[J].科学学研究,202240(03)534-544

[12] 周青,吴童祯,杨伟,梁耀.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文本挖掘和程序化扎根理论融合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03):150-161.

[13] 周青,吴童祯,杨伟,方刚.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模式研究[J].管理评论,2021,33(02):108-119.

[14] Li LF, Zhou Q, Yang W*, Jiang YC. Uncovering information diffusion patterns in different networks using the L-metric[J].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2021, DOI: 10.1080/17517575.2021.1894354SSCI

[15] Yang, W. ,  Liu, J. ,  Li, L. ,  Zhou, Q*. , &  Ji, L. How could policies facilit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a multiagent model. Complexity, 2021, DOI: 10.1155/2021/8835067SCI

[16] 杨伟,张璐,杜伟锦,宋驰.试探性治理视角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演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3):26-32.

[17] 杨伟,周青,方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转型的试探性治理——概念框架与案例解释[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06):13-25.

[18] 杨伟,刘健,武健.“种群-流量”组态对核心企业绩效的影响——人工智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77-2086.

[19] 周青,王燕灵,杨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J].科研管理,2020,41(07):120-129.

[20] 周青,姚景辉,杨伟.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2(02):1-10.

[21] 杨伟,刘健,周青.传统产业数字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多中心治理的视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2(02):11-17.

[22] Li LF, Liu YZ, Zhou Q, Yang W, Yuan JH. Targeted influence maximization under a multifactor-based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mode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0, 519:124-140.

[23] 杜伟锦,张洁,宋园,杨伟.信息经济领域创新政策的演进分析——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3):39-45.

[24] 杨伟,刘婉,表观遗传经济动态理论框架下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7):78-84(CSSCI)

[25] Wei YangQing Zhou*Xianyun YuDongpeng WangHui Li. How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in OCs: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measures. 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 138 (1): 21-28SSCI

[26] 杨伟,周青,郑登攀.“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特征与形成机理[J].技术经济,2018,37(07):10-15.

[27] 杨伟,钱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4):69-74.

[28] Qing Zhou Gang FangDong-peng WangWei Yang*Research on the robust optim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decision on the investment to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der the risk constraintsChaos, Solitons & Fractals2016,89:284-289SCISSCI

[29] 杨伟,周青,方刚,产业联盟的组织复杂度、牵头单位类型与合作创新率,科学学研究,2015,(05):713-722CSSCI)

[30] 杨伟,李乐,协同创新组织的适应性管理:方法论建构的视角,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30(12):36-42CSSCI)

[31] 杨伟,方刚,郑刚,产业联盟中关系性知识产权的适用条件分析,科学学研究,2013,(12):1841-1847CSSCI)(人大复印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全文转载)

[32] 杨伟,李乐,临时性组织研究评价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6):52-60CSSCI)(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管理科学》全文转载)

[33] 杨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特征分析——基于项目导向型组织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56-59CSSCI)

[34] 杨伟,李彤,非常规灾害事件情景演化的概率性生长模式——基于台风莫拉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5):14-19

[35] 杨伟,吸收能力对本土技术吸收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6):73-79CSSCI)

[36] 杨伟,辅助性研发支出对知识生产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2):90-95CSSCI)

[37] 杨伟,国外创新融资约束的文献评述及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12,(1):15-18

[38] 杨伟,戚安邦,杨玉武,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经济地理,2008,(6):955-959CSSCI)

[39] 杜伟锦,宋园,李靖,杨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演进及区域差异分析——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02):3-11(CSSCI)

[40] 方刚,周青,杨伟.产学研合作到协同创新的研究脉络与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技术经济,2016,35(10):26-33+101

[41] 杜伟锦,余方方,杨伟.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26(01):55-59

[42] 李彤,周青,杨伟.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模拟植物生长演化机制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03):1-6

[43] Qing ZhouGang FangWei YangYun WuLiqin Ren,The performance effect of micro-innovation in SMEs: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7111):123-138SSCI

[44] Qing Zhou, Tong Li, Wei Yang, Lei Wang*, Investment Decision Mode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Regarding Conflict based on Plant Growth Simulation Algorithm. Applied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4,8(3):1369-1375SCI&SSCI


著作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