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逍,女,湖南双峰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教授、中国华侨华人(浙师大)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批“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负责人。历任中国华侨华人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智库特聘专家、浙江省侨联智库特聘专家、浙江省委统战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宣讲团成员、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教授智囊团”成员、美知园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风营造示范带项目首席专家等。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民族经济学、教育人类学、旅游民俗学、社区营造、口述史、中国茶文化等;擅长研究领域:民族社区营造、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特色凝练、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品牌建设、文化记忆书写、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文旅融合、非遗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完成两部各40余万字,关于畲族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人类学专著:《走向市场:一个浙南畲族村落的经济变迁图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该书曾获第十六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超越大山——浙南培头村钟姓畲族村落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两部人类学研究专著在学术界具有较好影响。其中《走向市场》实质性地推动了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惠明寺村惠明茶文化与惠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今景宁环敕木山畲乡风情带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文化资源;专著《超越大山》则以人类学参与行动研究法,以“局内人”的方式参与了温州文成县培头村的乡村发展,助推培头畲族村由过去的贫困村转型为:国家级美丽乡村、浙江省十大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第二批国家民委挂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因多年来践行“教学与科研互通”和“知识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受到同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曾荣获浙江师范大学第九届“郑晓沧”奖(2015)、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最美教师”(2016)、浙江师范大学第二期特聘教学岗位(2003)等荣誉称号;事迹载入《浙江师范大学报》(《行走田野 教书育人》,2016-10-31)《浙江教育报》(《行走,只为营造田野中的美丽社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逍的畲乡情怀》,2017-03-03)。
,
(1)1984.09-1988.07,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1988.09-1991.06,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3)1999.09-2000.06,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高级访问学者,完成中国近代史研究课题。
(4)2004.09-2007.07,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获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
(5)2009.08-2012.06,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社会学博士后出站资格证书。
(1)1992.06-1999.01,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2)1999.01-2006.04,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3)2006.04-2019.12,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4)2019.12-迄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1)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
(2)首批“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负责人;
(3)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智库特聘专家;
(4)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教授智囊团”成员;
(5)浙江省白水教育研究院人本家庭教育指导专家;
(6)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家庭家教家风研究院”特聘指导专家;
(7)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智库专家;
(8)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统战部“同心共富·浙里创”产学研指导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民族经济学、教育人类学、旅游民俗学、社区营造、口述史、中国茶文化等。
主要研究领域:民族社区营造、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特色凝练、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品牌建设、文化记忆书写、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文旅融合、非遗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主要擅长领域:畲族历史文化、畲族村落人类学研究、人类学田野调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