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李万清 副教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浙江保密学院)

职务: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
邮件: liwanqing@hdu.edu.cn
办公地点: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电话: 15868819495

10 访问

个人简介

男,1979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2007年在兰州大学获得本科、博士学位,2007-2023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2021年入选绍兴市名士之乡创业C类人才计划;科研转化成果“AI称重自助就餐系统”已进入商业销售环节。一直从事软件工程研究及应用工作,尤其在交警、芯片生产相关业务中开展了多项大数据分析、AI图像识别实战应用,相关成果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一次;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次;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1篇,二区论文2篇,其他论文若干;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

教育经历

1998-2002,兰州大学,学士,理论与应用力学

2002-2007,兰州大学,博士,固体力学

工作经历

2007/07-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化工作。

2、主持并完成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监测与集成指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并完成的的“支持快速开发的行业软件通用框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公开发表多篇高水平SCI/EI论文,其中中科院二区文章3篇。另有软著10余项和专利30余项。


社会职务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聚焦为AI图像处理相关软硬件研发、嵌入式CPU虚拟机等研发方向

教学与课程
纵向科研
横向科研
论文

(1)Binbin Huang,Zhongjin Li,Peng Tang,Shangguang Wang,Jun Zhao,Haiyang Hu,Wanqing Li,Victor Chang. Security modeling and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floading for service workflow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9,97SCI

(2)Ying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qing Li. Research of Tripartite Trench Termination for Power Buried-gate SIT, Comp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s & Mathematics in Electrical, 2010, 29(2):417-422 (SCI)

(3)Wanqing. Li, Ying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 Jian, Dongjin Yu,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Neighbor List Algorithms: Verlet Table and Linked-cell,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2010, 181(10): 1682-1686 (SCI)

(4)李万清,刘辉,李忠金,袁友伟.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面向安全和能耗感知的服务工作流调度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26(07):1831-1842.DOI:10.13196/j.cims.2020.07.012.

(5)袁友伟,吴浩天,张雪峰,李万清,李忠金,邱仁志.基于服务质量的能耗感知工作流卸载策略[J/OL].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8[2022-05-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946.tp.20210918.1118.002.html.

(6)李华,魏志浩,刘俊,李万清,张林达,袁友伟,何宏.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竖排版繁体中文图像文本化研究[J].智能物联技术,2021,4(05):24-30.

(7)陈惠玲,刘佳文,秦子敬,宋天琪,蒋羽田,李万清.基于ArduinoIOT的家庭消防逃生报警系统[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0,30(05):148-153.

(8)袁友伟,鲍泽前,俞东进,李万清.云环境下基于多目标的多科学工作流调度算法[J].软件学报,2018,29(11):3326-3339.DOI:10.13328/j.cnki.jos.005477.

(9)方炜,李万清,俞东进,袁友伟,黄东发.时空大数据的伴随车高效挖掘算法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29(03):18-20.


科研成果
著作

Mindspore 深度学习入门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06-6510-8,202208.


专利成果

1、交通执法影像中基于AI技术的闯红灯违法车辆匹配方法202210027025.5

2、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称重就餐系统202111511621.2

3、一种基于Dish-YOLO的菜品识别方法和系统202111479887.3

4、交通非现场的基于AI技术斑马线区域自动检测方法202110480226.6

5、基于heatmap提取关键点的交通信号灯的识别方法、装置、介质202011553049.1

6、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苯酚裂解参数自动优化方法和装置202011522656.1

7、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弯曲路段实时速度计算方法、装置及介质202011444049.8

8、一种交通执法影像中基于AI技术的车道线自动检测方法202010769403.8

9、基于交通违法图像数据的车道线检测方法202010244411.0

10、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蔬菜识别方法及设备201910911880.0

11、基于新能源车数据的危险驾驶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201910589919.1

12、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闯红灯违法检测方法201910459288.1

1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机动车、驾驶人档案图像识别方法201811173633.7

14.面向道路实时速度计算的浮动车数据停车行为模式清洗方法201511031346.9

15.面向道路实时速度计算的卡口与浮动车数据融合方法201510834256.7

16.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浮动车伴随行为模式挖掘方法201510708766.X

17.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浮动车轨迹重复挖掘方法201510606500.4

18.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错误卡口位置信息的自动识别方法201510708780.X

19.基于大规模卡口过车数据的道路实时通行速度计算方法201510225291.9

20.一种基于海量交通流数据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划分方法201510014926.0

21.基于HBase的全天候全域出租车聚集实时监测方法201510136748.9

22.一种基于 Hadoop 的套牌车识别方法201410100491.7


荣誉及奖励

带领的“浙江阿瞒”团队在2018年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大赛)中获得“SODA种子奖”。

参与并完成的的“支持快速开发的行业软件通用框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7年,与企业合作,获“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一项。

2020年,主持并完成“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监测与集成指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软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