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骆吉安 副教授

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职务: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邮件: luojian@hdu.edu.cn
办公地点: 科技馆713
电话:

10 访问

个人简介

       骆吉安,男,19831月出生,浙江诸暨人,工学博士、副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与科学技术、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硕士生导师。20052008年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13年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101月至20106月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实验室访学。201011月至201211月在加拿大瑞尔森大学通信与信号处理与应用实验室访学。20136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中国航空学会会员、浙江省信号与处理学会会员,《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csactions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ver networks等期刊和相关国内外学术会议的长期审稿人。长期从事被动智能信息感知与计算融合的算法开发及实测应用工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5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2016年获IEEE/CSAA 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排名1),2018年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0),2020年获校级成果奖二等奖(排名7),2021年荣获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排名4)。



教育经历

2001/09-2005/06 中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         学士

2005/09-2008/03 中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硕士

2010/11-2012/11 加拿大  瑞尔森大学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联合培养

2008/09-2013/06 中国   浙江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

工作经历

2009/11-2010/07 中国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实验室  研究助理

2013/06-2018/12 中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讲师

2019/01-至今  中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社会职务
研究领域

被动智能信息感知与计算融合,基于光学(可见光、红外等)、5G/6G大规模天线、麦克风阵列等微小型自动化装置对无人机、车辆等目标对象进行被动感知,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凸与非凸优化、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目标特性、轨迹、运动模式等信息,可应用于电子侦察、态势感知、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项目应用举例:

抑制冲击噪声的鲁棒定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61703129 ,Lp与总体Lp范数优化及在离群纯方位目标定位中的应用,主持

针对离群数据下现有极大似然等纯方位定位方法性能严重恶化的问题,对鲁棒纯方位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鲁棒纯方位定位模型的建立、测量噪声满足ɑ稳定分布条件下的重要性采样、总体L1-范数优化和总体Lp-范数等优化方法中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同时在完成项目计划任务书规定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的新型纯方位极大似然估计算法。


面向信号级直接定位的目标轨迹快速准确估计

盲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基金, 61424131807, 基于直接定位的运动目标位置和速度联合快速估计算法,主持

运动目标信号级直接定位能够提升低信噪比下目标定位精度,其代价是极大增加了参数估计的复杂程度和计算量。因此,运动目标直接定位算法的实时性是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本项目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优化的后验Laplace近似的直接跟踪方法,实现了后验PDF的高精度解析近似。首先对后验PDF直接进行Laplace近似以替代似然PDF近似的方法,这样可以通过先验条件的约束进行寻优获得比无约束优化更好的局部极值点;其次通过引入特征空间搜索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帮助优化算法找到更好的局部极值点,通过多次迭代能够找到接近全局最优的极值点。通过上述改进手段实现了后验PDF的高精度解析近似。


远近场一体化定位与跟踪

   中央JW科技委, *1xx专项, 基于短波******技术, 结题, 参与,负责远近场一体化定位模块

在网络化阵列目标跟踪场景下,系统具有分别跟踪或同时跟踪远、近场目标的需求。在无法准确获知目标远近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目标跟踪会使跟踪精度急剧下降。本项目研究基于远近场一体化两步跟踪技术,即通过在本地节点估计相对参考节点的到达时间差,并将该参数估计结果传送至融合中心,融合中心利用所接收到的到达时间差获得目标的远近场一体化状态估计。


平台高度不确定的被动目标感知

国防基础重大科研项目,多源************,结题,参与,负责无源雷达定位模块

在相对高度不确定条件下,传统的三维纯方位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在缺少相对高度变化的模型下不能准确预测相对高度,导致跟踪精度低。为此本项目通过对方位角与俯仰角测量解耦合,提出了一种三阶段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利用相对高度与俯仰角的几何约束关系,精准预测相对高度,从而提升了目标位置和相对高度的估计精度。该结果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SCI一区TOP)。在相对高度不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角度测量的系统偏差,提出一种两阶段极大似然目标位置和系统误差联合估计算法,即第一阶段联合估计x-y平面目标位置和方位角偏差;第二阶段估计相对高度和俯仰角偏差,有效解决了观测平台高度不确定和测量带系统误差的纯方位目标定位问题。该结果发表在IET Radar, Sonar & Navigation


多平台协同抗干扰跟踪

图像增强软件包招标项目(甲方: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结题,参与,负责多平台协同抗干扰跟踪模块

当受干扰雷达不满足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的可观测条件,无法对目标进行定位,因此项目设计了纯方位量测信息与正常雷达目标角度关联融合处理方案。该方案的主要思想是:正常雷达利用测得的距离与方位信息对监控区域内多目标进行关联融合跟踪,得到全局坐标系下目标的位置。计算目标点迹到被干扰雷达位置之间的角度信息。利用这部分角度信息与被干扰雷达量测进行关联,选取匹配度最高点迹位置作为被干扰雷达点迹的延续。该模块是项目的一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如何利用其他正常雷达的目标数据与自身量测数据匹配目标所在位置,匹配相关性高的目标作为自己缺失点迹的连续这一技术难点。


水下目标态势感知

纯方位声纳目标与水面雷达目标融合处理(甲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结题,参与,负责纯方位跟踪与融合算法

根据被动线列阵声纳所探测到的纯方位目标信息,与本舰雷达所探测到的水面目标信息进行实时融合相关处理,剔除声纳所跟踪的水面目标,从而获得水下战场态势。项目分别给出两种实施方案:方案1)当本舰可进行机动运动时,声纳满足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的可观测条件,可实现对水下目标的定位,因此采用纯方位声纳目标与水面雷达目标航迹关联融合处理方案;方案2)当本舰无法进行机动时,声纳不满足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的可观测条件,无法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因此采用纯方位声纳目标与水面雷达目标角度关联融合处理方案。







教学与课程

主讲《自动控制原理》本科课程,64学时;

主讲《线性系统理论》研究生课程,48学时。


纵向科研

1. Lp与总体Lp范数优化及在离群纯方位目标定位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1-2020.1225万元,主持;

2.基于直接定位的运动目标位置和速度联合快速估计算法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019.1-2020.1220万元,主持;

3 基于短波******技术中央JW科技委, *1xx专项2022.10-2024.12190万元,参与4/18

4.多雷达************十三五武器装备预研项目2016.1-2020.12174.25万元,参与5/10

5. 多源************国防基础重大科研项目2018.1-2020.12260万元,参与4/7


横向科研

1. 参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图像增强处理软件包”研制,2020.1-2021.12,经费210万元。

2. 参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纯方位声纳目标与水面雷达目标融合处理”项目,2017.4-2018.4,60万元。



论文

代表性论文:

1. Ji-An Luo, Wei-Hao Qiu(指导的硕士生) and Dong Liang Peng, Exact and Approximate Solutions for Squared Range Target Motion Analy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25, doi:10.1109/TAES.2025.3559886. (JCR1区

2. Ji-An Luo, Xiao-Chuan Bao(指导的硕士生) and Dong Liang Peng, Modified Polar Localiz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Array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25, doi: 10.1109/TAES.2025.3544603. (JCR1区

3. Ji-An Luo, Hai-Tao Min(指导的硕士生); A novel regularized least-squares estimator for range/bearings-only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with unknown noise statistic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2025, 160: 105032.JCR2区

4. Ji-An Luo, Jing He(指导的硕士生) and Dong Liang Peng, Towards Fast and Accurate 3D Direct Emitter Tracking via Laplace Approximation, 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4, 73(1): 28-44. (中科院SCI二区TOP

5. Xiao-Chuan Bao(指导的硕士生); Ji-An Luo; PCRLB for batch discrete-time estimation through state decoupling, Electronics Letters, 2024, 60(4): 1-4. (中科院SCI四区

6. Ji-An Luo, Xiao-Ping Zhang, A Novel Range Selective Generalized Weighted Centroid Method for Source Localization in Bearing-Only Sensor Networks, IEEE sensor Journal, 2023, 23(15): 17078-17091.(中科院SCI二区TOP

7. Heng-Yu Hu(指导的本科生); Ji-An Luo; Dong-Liang Peng ; A novel efficient estimator for three dimensional bearings-only source localisation with unknown sensor altitude and systematic measurement errors, IET Radar, Sonar & Navigation, 2023. (中科院SCI四区

8. Ji-An Luo, Xue Jun Liu(指导的硕士生)and Dong Liang Peng, Joint estimation of target location and relative altitude from angle measurements,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18, 2021: 107039. 中科院SCI一区TOP

9. Ji-An Luo, Xue-Hui Shao, Dong-Liang Peng, and Xiao-Ping Zhang, A novel subspace approach for bearing-only target localization,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19, no. 18, pp. 8174–8182, Sep. 2019. (中科院SCI二区)



科研成果

1. Lp与总体Lp范数优化及在离群纯方位目标定位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1-2020.1225万元,主持;

2.基于直接定位的运动目标位置和速度联合快速估计算法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019.1-2020.1220万元,主持;

3 基于短波******技术中央JW科技委, *1xx专项2022.10-2024.12190万元,参与4/18

4.多雷达************十三五武器装备预研项目2016.1-2020.12174.25万元,参与5/10

5. 多源************国防基础重大科研项目2018.1-2020.12260万元,参与4/7


著作

《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赵晓东,彭冬亮,陈张平,郭云飞,范影乐,马玉良,骆吉安,李真

专利成果

1.一种基于约束数据最小二乘的新型纯方位被动测距算法,ZL202111580562.4,2024-06-25,1/3

2.一种基于特征值搜索的轻量级直接跟踪方法, ZL202010673866.4,2023-6-6,1/3

3.一种基于子空间的新型纯方位目标定位方法,CN107797091B2020-12-081/5

4.考虑航天器轨道动态效应的脉冲星信号相位延迟估计方法,CN110940332B2021-06-015/6

5.考虑航天器动态效应及系统偏差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方法,CN110132286B2021-01-125/6

6.基于MML-PMHT的多基站单频网无源协同定位方法,CN107219498B2019-08-274/5

7.一种用于弱目标检测跟踪中的改进型动态规划方法,ZL201410734063.X2017-01-113/5

荣誉及奖励

1. IEEE/CSAA 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2016,排名1

2.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排名10

3. 校级成果奖二等奖, 2020,排名7

4. 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2021,排名4

软件成果

1. Alpha 稳定分布下两类纯方位极大似然定位比较软件 V1.0,2020.12.22, 2020RS18729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