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刘珂舟

职称:副教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邮件:liukezhou@hdu.edu.cn

办公地点:

职务:

研究方向:

个人简介

刘珂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博毕业,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以及医疗仪器的相关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科技厅“领雁”项目子项目1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和国外著作章节20多篇,其中SCI收录5篇(其中22篇,33篇)。同时与医疗器械著名生产企业合作进行相应医疗器械的研发,参与负责企业横向项目3项,将先进的技术推向更多的应用领域。


教育经历

2004/09-2009/06,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硕博连读,导师:郑筱祥教授

1999/09-2004/07,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学士


工作经历

1. 2009/07-至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副教授

2. 2017/01-2020/11,浙江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

3. 2011/07-2012/06,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访问学者

4. 2007/04-2007/07,香港理工大学,医学康复工程系,研究助理


社会职务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以及医疗仪器的相关研究。

教学与课程

主讲《舌尖上的人工智能》《医学仪器原理及设计》等课程。

横向科研
  • 基于MRI影像纹理技术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研究,2013-06-28,2013-05-01,陈丰农,在研,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4

  • 缺血后处理的对于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条件的优化与临床应用,2009-11-16,2010-01-01,刘珂舟,在研,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3


纵向科研

1.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023C03078、神经精神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面向帕金森病治疗的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新技术研发与应用、2023/01-2025/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401008、脑卒中及康复过程中一氧化氮在血管重构行为中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的研究、2015/01-2017/12

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LY21H170002、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卒中后血管再生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康复方法研究、2021/01-2023/12

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LY14C100004、脑卒中半影区血管重构过程一氧化氮三维梯度分布及动态变化的模型与实验研究、2014/01-2016/12

5.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2014C03017、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2014/1-2016/12

6.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GK110207012、大鼠局部脑缺血的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建立及研究应用、2011/09-2012/09

论文

  • (1)     Liu K, Cai Z, Zhang Q, He J, Cheng Y, Wei S, Yin M. Determination of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for ischemic stroke in experimental model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udy. CNS Neurosci Ther. 2022 Oct;28(10):1492-1508.

    (2)     Liu K, Yin M, Cai Z.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stroke.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22 Aug 15;23(8):625-641.

    (3)     刘珂舟,欧泽世,许科帝,白瑞良. 激光消融生物软组织热效应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1, 40(1): 124-128.

    (4)     Shanshan Yang#; Kezhou Liu#; Huijie Ding; Huan Gao; Xiaoxiang Zheng; Zhihua Ding; Kedi Xu*; Peng Li*, Longitudinal in vivo intrinsic optical imaging of cortical blood perfusion and tissue damage in focal photothrombosis stroke model,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cover article), 2019 Jul;39(7):1381-1393. doi: 10.1177/0271678X18762636.

    (5)     丁惠洁, 刘珂舟, 杨珊珊, 李鹏, 严明. 大鼠脑皮层血管栓塞和再生过程的实时动态记录方法[J]. 生理学报, 2019, 71(4): 581-587.(学一)

    (6)     Kezhou Liu; Ming Yan; Xiaoxiang Zheng; Yong Yang*, The dynamic detection of NO during th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agains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Nitric Oxide Biology & Chemistry, 2014, 38(234): 17-25

    (7)     Kezhou Liu; Qian Li; Le Zhang; Xiaoxiang Zheng*. The dynamic detection of no during stroke and reperfusion in vivo. Brain Injury, 2009, 23:450~458

    (8)     刘珂舟*, 袁夏冰, 刘露, 杨勇, 韩其国, 高压脉冲电场对大肠杆菌灭菌条件的优化,核农学报, 2015, 29(8):1566-1571

    (9) 刘珂舟*, 丁惠洁, 李鹏, OCT血管成像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缺血后皮层血管再生中的应用, 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 中国北京, 2017.04.20-2017.04.22

    (10) Liu K., Ning G., Zheng X.*. In vivo detection of nitric oxide in rat hippocampus.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2005. IEEE-EMBS 2005. 2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hanghai, 2005:1039-1042



著作

Zheng X, Liu K, Yang Y.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704: Nitric Oxide, Methods and Protocols,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murine hippocampus NO levels in response to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Humana Press, 2010:73-80.


专利成果

(1)     刘珂舟; 付广玉; 徐晓滨; 常雷雷; 蔡正厅; 魏劭农; 印梦婕 ; 基于证据推理规则的缺血性脑卒中程度辨识建模方法, 2022-04-14, 中国, CN202210394039.0

(2)     刘珂舟; 蔡正厅; 印梦婕; 付广玉; 魏劭农; 严明 ; OCTA图像的三维皮层表面分割方法及系统, 2022-07-12, 中国, CN202210249072.4

(3)     刘珂舟; 贾瑞; 严明; 印梦婕 ; 一种氧糖剥夺共PM2.5染毒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2021-11-03, 中国, CN202111294333.6


荣誉及奖励
软件成果